2)1230 关于阿瓦城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文里呈现出来。

  首先是朱北国从一位华人酒馆老板和几位当地的商贩那里了解到的一些基本情报,获得这些情报也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比如请吃饭、请喝茶、请喝酒,以及沿街购买各种用得上或者用不上的当地土特产,因为购买量比较可观,价钱也公道,因此朱北国成为这一天阿瓦城市面上很受欢迎的人物。

  由于朱老板购买的货物比较多,则顺理成章地雇佣了几个当地挑夫帮忙搬运货物,其中居然有从滇缅边境跑过来讨生活的汉人,于是很自然的,朱北国就有机会与这些人各种攀谈聊天。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何况提问者和另外两位突击队员听众则都是有心人,于是各种关于阿瓦城当前的大小事情听了不少,特别是关于这个城市和王国现状、关于逃难至此的天朝大皇帝和来自北部边境的各种传闻,以及朱北国特别关注的阿瓦城的军事力量等等情报。

  ……对于地处北缅内陆地区的阿瓦城而言,来自南缅甸河口地区的贸易船队虽然不多,但每个月也有一两艘靠港,毕竟阿瓦城是北缅第一大国——东吁王国的首都,是北缅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也最集中,大约有十万人口挤在纵横不到三华里的城区和城墙外的码头区域——尽管这个人口数字是从红楼电脑资料室里查到的,然而现在看来,感觉这些资料还是靠谱的……”。

  “……在旧世界的历史记载里,尤其是关于缅甸的为数不多的历史资料里,这座城市在不久之后就变成废墟了,原因是地震。

  后来,这里的人们在废墟旁边又建立起一座城市,名字叫曼德勒,只是眼前的阿瓦城与旧世界的曼德勒在地理位置上还是有很大变动的,根据资料,眼前的这座阿瓦城,应该在曼德勒的南部,这里有一条叫密艾河的河流,由南向北汇入伊洛瓦底江,于是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两面环水的冲积扇平原。

  当地土著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优势,临水建设了阿瓦城,这座城市有四面城墙,正南正北布局,广阔的伊洛瓦底江和深深的密艾河成为这座城市在北面与东面的天然护城河,而南面和西面,人们则开挖了两道宽度为六七十米的人工运河,引入密艾河水,深度约两到三米不等,这是我们靠上西门水码头后,悄悄测量出来的数据。

  此时的曼德勒城当然还没有出现,那里还是一片农田与小山丘,远方除了农舍和点缀着几个佛寺的高塔外,只有丛林和农舍。

  今天一整天,我们一直在用最简单的的步伐测量方式概略地勘测了这座城市,阿瓦城城墙的高度大约为六米,宽度约十米左右,属于传统的砖石夯土城墙,按照我们目前的装备水平,用炸药包就可以将城墙轻易地炸塌。

  整个城区是一个比较规整的长方形,东西略长,不到三华里,南北略短,约两华里左右,除了很多小巷外,城里有两纵两横四条主要的街道,街道宽五到六米,青石板铺就,有下水道系统,与主要街道相对应的,一共有东西南北八个城门,商旅码头在西北门,除此地之外,没有看到其他码头设施。

  王宫在城内的东北,那里是城市的制高点,有金碧辉煌的佛寺高塔,以及旧世界旅行者经常看到的东南亚建筑---尖尖的重叠在一起的屋顶。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