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七章 黄袍加身_金匮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的名将有两种。

  一种高高在上,所有的士兵都怕他,这个人对每个细节都苛刻到了极致,一翻脸铁打的汉子都会发抖;

  还有一种两脚泥土,穿家常饭、着粗布衣,跟士兵们称兄道弟,一旦打完仗第一件事就去看伤兵,大家嘴上可能对他没有那么恭敬,甚至叫他“老头子”,但是一旦冲锋起来,命都会交给他。

  柴荣就是第一种,赵匡胤就是第二种。

  大家敢跟在柴荣身后冲,因为他是天神一样的人物;

  大家爱跟赵匡胤表达真实的想法,他就像是家门口小庙里的老娘娘、土地公。

  后世的人,真的有人给赵匡胤修庙,到明清不绝,这就是太祖庙。

  太祖庙里一般还会有一个偏殿供柴王爷,一个偏殿供陈抟老祖。

  太祖的身边还有一文一武,文的没有疑问,大家都说肯定是赵普。

  但是武的,大家都有不同的说法,那是个少年将军,英俊得很,那个将军就是后来被历史抹掉了名字的徐咏之。

  赵匡胤每次扎营之后,都要去大家的帐篷房屋里走一圈。

  看看士兵们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睡在哪里。

  赶着所有的人起来洗脚,有泡的脚,要用煮过的针挑掉。

  他让军需官给他拿和士兵一样的食物,是馒头就都是馒头,是饼就都是饼,而且就拿一人份。

  这种风格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禁军马军有个副都指挥使叫韩通,一直和赵匡胤不太对付,就曾经说过赵匡胤“浑身是戏”,尤其是吃士兵干粮这一事。

  当时柴荣听了,就问赵匡胤,为什么要吃士兵的口粮。

  “有人觉得我是做戏,其实不是,我要知道这些食物能支撑我的兵走多远。”赵匡胤说。

  正月初二天黑的时候,大周禁军走到了东京城外四十里的陈桥,在此驻扎。

  赵匡胤在军营里照例转了一圈,就回屋去了。

  他睡在陈桥驿里,是个小院。

  这次他没有吃士兵口粮,而是要了点酒和肉。

  赵匡胤好喝酒。

  和徐咏之在船上聊天的时候,他酒不离手。

  但是行军打仗,他一般是滴酒不沾,这会儿出兵的时候要酒喝,确实有点奇怪。

  “给兄弟们也都发点酒吧,还在过年呢。”

  赵匡胤安排下去,就自己进屋喝酒去了。

  “我觉得将军有心事,”赵匡胤的勤务兵对赵普说。

  赵匡胤把身边人都瞒得好好的。

  赵普还宽慰说:“大过年的,被派出来打仗,谁还不能想个家啊。”

  “还是掌书记说得对。”老勤务兵称赞着。

  徐咏之曾经在的第一都的一百人,都在附近一个天王庙的大殿里打草铺。

  前几年柴荣灭佛,把这个天王殿里那些不规矩的和尚都逼着还俗种地去了,泥塑也都被拖走了。

  酒一发下去,大家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突然看见已经当了指挥使的徐咏之拿着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