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九章 建隆元年_金匮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种东西是永远你干瞪眼无法反抗的:转账短信、解聘通知、代扣个税、禅让诏书。

  现在就有一份禅让诏书,摆在符太后的面前。

  范质大人的文笔到书法都是一流。

  今天我们训练小朋友练书法,都是从大字练起,大家一说就是,让孩子学写大字!

  过去的时代,所有的孩子都是从小字开始的。

  因为纸张很贵。

  再有一点很重要,小楷是科举用的。

  小楷写不好,你秀才都中不了。

  很多人中了进士,大字都差劲得要死,非得等到有了官职了,才慢慢把大字练出来。

  范质是神童出身,这一纸禅位诏书的精美程度,说艺术品都不为过。

  符太后看着这诏书,暗暗地想哭。

  你有这个写书法的工夫,提醒提醒我们孤儿寡母不好吗?

  但是木已成舟,没有什么法子了。

  符太后把玉玺拿给了柴宗训。

  生在帝王家,能有善终,就是好的。

  七岁的小皇帝和小姨一起把玉玺盖在了禅位诏书上。

  后周亡。

  新皇帝赵匡胤封柴宗训为郑王。

  赵匡胤派赵匡义护送太后柴宗训出宫,他们会在符彦卿京城的宅子里暂住,然后再到自己的封地去。

  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当时在临安有一个教书先生,正在在忙着给孩子们编写一本关于姓氏的启蒙教材。

  听说了赵匡胤受禅称帝的消息,就把这本书的开头写成了: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自古人们对这个排序争论不休。

  其实就是一个国际新闻播报。

  赵成了中原的国姓,吴越国的钱王是当地的领袖,钱王的正妃姓孙,排在第三,南唐李家,也是附近有力的显贵,排在第四。周无郑王,就是周朝没了,只剩下了柴宗训的这个郑王。

  赵匡胤降下另一道诏书,就是绝对不杀害柴宗训。这就是传说中的“丹书铁券”。

  新的年号确认了,是“建隆”。

  这是赵匡胤定的。

  他说出来,所有人都说好。

  王溥大人赶紧就引经据典,说这两个字的意义。

  “不用,”赵匡胤看了看他,“没你们文人想得那么复杂,朕只是想建立一个兴隆的时代罢了。”

  “陛下圣明!”

  “圣明不圣明的咱不敢吹牛,说朕是自古以来最实在的天子,应该没错了。”

  和改元一起改掉的,还有两个人的名字。

  哥哥叫赵匡胤,弟弟可以叫赵匡义和赵匡美。

  但是哥哥成了大宋皇帝,弟弟就不能用哥哥共有的那个字了。

  别说名字里有这个字,你就算本人姓匡,写的时候也得少一笔,或者干脆改姓矿。

  好多人家里有矿,就是从北宋年间开始的。

  赵匡义和赵匡美都把名字里的“匡”改成了“光”,称作“赵光义”“赵光美”。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了。

  赵匡胤封赵匡义做了殿前都虞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