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三一章 中英合作(2)_重活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简单,我们可以在经济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戴卓尔夫人笑了笑,“实际上我们大英帝国跟你们中国的关系一直都是很融洽,否则当年也不会第一个承认新中国了,你说是么?”

  “这个,倒也是。”唐欢点了点头。

  没错,在现实中,第一个承认中国政府的,并不是目前教科书上普遍宣传的法国,而是英国。

  英国早在1950年就承认了新中国政府,只不过当时因为英国跟台湾还有一些经济往来以及政治纠葛,所以跟中国只是代办关系,并不是最高大使级别,但在名义上,英国政府毕竟是承认新中国了,至少在外交辞令上,对新中国都是以一个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方式来对话。

  至于法国承认新中国政权,则是在1974年才予以承认,只不过法国的这种承认,是官方立场上首次大使级别,显得更加正式化。而且那时候出于政治考虑,国家一直大力宣传中法友好,甚至中学生教科书上,也有关于中法友谊的文章,结果国内曾经洋溢着一片中法友好的气氛,这其实都是误导。

  其实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的问题。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英国跟美国走的更近,而法国要相对疏远一些,同时对于中国的进口物资方面,法国进口的也比英国更多,而英国对中国更多的是一种出口。

  不过,仔细一分析西方国家跟中国的历史就能得出,法国尽管跟中国走的一直很近,但对中国地关系方面却忽冷忽热。不像英国,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一直跟中国的关系比较友好,只不过表面上出于政治方面的需要,不怎么宣传罢了。

  单说这位戴卓尔夫人,其实在历史上,她尽管看起来很强硬,甚至在北京因为香港问题遭遇过难堪,也曾多次公开以私人立场表示过对中国政府的不满,但从后来她的所作所为。或者说英国政府关于对待中国的实际立场方面,她很明显还是倾向于跟中国政府合作的。

  没错,戴卓尔夫人的确经常公开抨击苏联,甚至叫嚣对抗。但仔细一分析,这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摇旗呐喊,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说是表明态度罢了,没多少实际举动,她这么做,只不过是想以此来获得美欧等国地支持,从中赚取好处。

  实际上以英国的地缘来说。他们是当时受到苏联等国家冲击最小的国家,完全没有东欧西欧等国家那样有切肤之痛。而且有丘吉尔前车之鉴,这位以理智著称的铁娘子,不可能突然在这方面做不理智地事情。所以说,尽管铁娘子私人的政治立场上,多是反-共,但就她执掌的英国政府地外交政策来说,却更加的灵活,更加的实际。

  在历史上,就是在戴卓尔夫人执掌英国期间。中英关系迅速升温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