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三七平衡_配婚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又落下一子,有些漫不经心地说道:“让他外孙做皇太孙,不知这个名目够不够。”

  裴良春闻言再次琢磨起这棋局来。圣人这是坦言要立李佳音为储?这是邀请他站队,还是试探?

  如今天下虽有四十四藩镇,但大体上仅分四类。一为河朔藩镇,譬如魏博、成德、淮西;二为边疆藩镇,又分西北和西南两派;再为东南藩镇,譬如浙东、浙西、淮南、江西;最后还有中原一系,圣人点名指出的宣武便属中原藩镇。

  河朔诸镇多为骄藩,有割据之嫌;边疆藩镇常年持重兵御边,军务繁剧资格最老;东南相对安稳,是整个王朝最主要的财赋供给之地,连藩帅亦多为“儒帅”;若河朔、边疆、东南相连,中心便是中原藩镇。

  中原藩镇号称“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注],屏障关中,又要遏制河朔势力,还得沟通江淮,牵一发动全身,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河朔是不听话的脱缰疯马,中原就是假装套了绳却随时可以挣断飞奔的野马。中原藩镇并不完全听命中央,连税赋也都是看心情交,有时自留都嫌不够索性就不往上交了,而朝廷对此却只能呵呵冷笑屁话不敢讲。

  事实上朝廷要依赖中原藩镇防遏河朔骄藩,必要时征调的大多是中原兵,故而给了中原藩镇一种“我真是功德无量啊请朝廷好好供着我”的美好感觉。

  这种感觉在当年平叛诸王作乱时达到了巅峰,而李佳音的外公——宣武军节帅卢湛正是当时的大功臣。

  卢湛当时初为宣武军节帅,应朝廷调遣率兵平叛诸王谋乱,因履立战功而心生骄慢,一度差点要效仿河朔等割据藩镇,还好念及已经嫁出去的宝贝女儿,最终“悬崖勒马”,入朝示顺从之意,当年即加官进爵,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下成了相公。

  藩镇节帅更替是频繁的,卢湛却在宣武稳稳坐到现在一点纰漏也没有,实在称奇。且中原派系如今几乎默认了卢湛的老大位置,导致卢湛手上看着好像只有一个宣武,但他身后却几乎是中原诸镇。

  宣武离东都太近,圣人也要忌惮几分。如果说朝廷与河朔的关系已经算是撕破脸,那与中原藩镇的关系则是同床异梦十分微妙。

  但如果立李佳音为储君,卢湛则会为了护稳李佳音的地位而不再妄动,不说整个中原,至少宣武将会心向朝廷,而连带着一些微妙的牵连,某种程度上说,藩镇和朝廷的关系会达到一种平衡。第37章三七平衡

  但卢湛毕竟人在宣武,不可能时时护着这个宝贝外孙,李佳音年纪又小,将来一旦即位,说不定也会被朝中某一股势力所把持。正因为此,圣人在考量朝廷与藩镇的关系时,还要另外再考虑朝廷内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