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7章 忽悠孙权_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水。

  一旦魏国反水,季汉的态度对吴国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考虑到平衡局势,孙权做出了让步。

  但这种让步,并不是不会有任何行动。

  孙权干脆直接铸造直百钱了!

  铸钱去江州买盐!

  这个局面正是李衡想要的,这相当于直接承认了直百钱为法定流通货币。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局面,对李衡的帮助有两点:

  一、李衡现在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季汉的1.0改造,也就是将一些大世家绑定到商业的这条船上。

  并且已经在益州各地建立起配套的商业体系。

  例如生产体系、物流体系、商社管理体系。

  这意味着季汉正在往商业化转型。

  如果想要进一步做大,就必须让外界条件更加有利于商业。

  外界条件如何更加有利于商业呢?

  两个基础:货币普及和交通畅通。

  三国时代,货币是非常弱的,如果吴国率先承认直百钱,并且开始大量铸造,这将意味着货币数量大增。

  这对于产业群已经领先了几步的季汉,绝对是有巨大的优势的。

  掌握核心生产力的季汉,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收割大量的财富。

  至于交通畅通,其实这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

  有一定的河运,可以拉通一定程度的交通,促进一定程度的商业。

  在第一个阶段就足够了,肯定没办法跟大航海时代比,更没办法跟21世纪比。

  在没有大运河的时代,能做到宋朝的一半已经非常厉害,足够季汉的利益获取。

  二、一旦直百钱开始大量出现,商业兴起,可以考虑铜钱兑换体系的纸币了。

  这个时候,银行的作用将快速凸显,李衡就能通过银行的机制,来调控国家金融、投资战略,并与军队绑定在一起。

  空前规模地激发军队的战斗意志。

  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要充分地发挥一个国家的潜能,是需要做非常多的准备工作的。

  这些吴国不可能知道,他们看到的只是目前的纸张、新盐和蜀钱等。

  孙权和曹叡都已经开始效仿改革,但他们不可能知道,李衡做这些只是前期的铺垫。

  “那在下能不能提一个条件呢?”张休赶紧顺杆爬。

  “但说无妨。”

  “希望贵国的新盐能再便宜一些。”

  李衡道:“这不是由我决定的,是商人们自行定价。”

  “大将军也没有办法吗?”

  “我问你,最开始一万张纸能兑换多少粮食?”

  “一千石?”

  “那现在呢?”

  “五百石。”

  “为什么?”

  “因为纸张数量再增多。”

  “所以,价格不是我定的。”

  张休怔了怔,这种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仔细一想,似乎很有道理。

  张休不免对李衡更加感兴趣了。

  这家伙在益州杀那么多人,都没杀崩,着实是个妙人啊!

  张休话锋一转,说道:“听闻最近大将军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