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0章 汉魏江淮之争_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表面功夫。

  他先让十艘大船靠近濡须口,又命人在船上擂鼓,鼓声震动四野。

  魏军主将是当年在关中跟着司马懿抗汉的乐綝,乐綝得到消息,不敢大意,他一边着手防备,一边给寿春写汇报。

  为了让魏军认为汉军是真的准备进攻濡须坞,三月十六日,杜预让十艘大船逼近濡须口,用投石机对岸边的魏军抛射石头。

  并且杜预开始在附近县、村落散布王师即将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濡须坞的传言。

  在杜预的一顿操作下,濡须坞附近的魏军吃不好睡不好,天天瞪大眼睛盯着江面,看汉军何时打来。

  不得不说,濡须口一带的局势快速紧张起来。

  也是在这一天,司马懿的急报发往寿春,他给了毌丘俭新的指示:必须往濡须坞增兵到两万!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濡须坞!

  毌丘俭接到命令后,开始加快调集魏军精锐。

  自李衡发兵闪电突袭建业后,天下局势骤变,三国鼎立被打破。

  南北对峙的序幕被拉开。

  原本调动多路大军南下长江,以威慑汉军为目的的魏军,在吴国被灭后,开始做战略调整。

  抢占濡须坞就成了司马懿做整个大战略调整的第一步。

  实际上,双方都知道,抢占濡须坞的背后,是抢占合肥这块战略要地。

  自古划江而治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无论是过去的孙权,还是现在的季汉,都必须拿到合肥。

  而要扼死季汉,司马懿就必须阻止季汉稳居淮南。

  双方以濡须坞为中心,实际上抢占合肥的战争,几乎一触即发。

  只不过,现在双方都在调兵遣将,根据对方可能的战术,做资源投放。

  三月十八日,吴国灭亡的第二十天。

  春风轻抚着富饶的成都平原,乡野间的农民正在孜孜不倦地劳作,作坊内的纺织声连绵不绝。

  往日的泥泞大道,已经铺上了一层水泥,商队络绎不绝。

  在李衡坚持不懈地推进商业的第八个年头,成都和重庆已经成为西南的商业中心。

  不仅仅是制造业中心,更是消费中心。

  经过了土改、商业新政等诸多改制,以及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市场空前扩大,上游的官僚资本的财富快速暴涨。

  位于产业链中间的士人阶层,也在这一场对外的领土扩张中吃到了红利。

  至于工坊里的工人,也成了城市里具有稳定收入的阶层。

  甚至由于货币的空前增多,农民多余的粮食也能够快速销售出去。

  随之而来的是娱乐产业的空前发达。

  显然,此时的成都之繁盛,已经超过了洛阳。

  但是,这段时间,成都却在争论一个问题:迁都长安!

  为此,成都分成了两派。

  一派坚持要迁都长安。

  理由是长安是前汉的都城,也是后汉的陪都。

  言简意赅,长安是大汉的都城,是太祖高皇帝御极天下的京畿。

  一派则认为不能迁都长安。

  理由也很充分,长安经过多年的战乱,早已破败不堪,别说财富,连基础的人口,也支撑不起京畿的建设,而且魏军在潼关虎视眈眈。

  天子岂可近边境乎?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