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7章 总有一套架构适合大汉_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年代,需要强权站出来集中资源对外作战。

  和平年代,却更需要把权力下放下去,给民间更多发挥空间。

  一个真正富裕的社会,是依靠整个社会发展起来的。

  给民间机会,给民间时间。

  刘禅懂,诸葛亮也懂了。

  相信这个年代的很多人都懂。

  毕竟时代进入三国时期,皇权还没有开始集中。

  皇权真正开始集中,是丞相消失,三省六部,群相议政。

  但即便大唐的群相议政,大唐的权力架构依然是多点分布的。

  就说大唐每年财政收入相当一部分留抵在地方,供地方使用。

  再说大唐宰相人事任免权极大。

  最后还有地方刺史依然有一部分兵权。

  武备制造和练兵,大唐各州都有。

  例如清河就号称大唐北库。

  这些都是地方势力强大的表现,也算是大唐皇权尚未完成集中的表现。

  皇权集中从大唐起步,但成熟于大宋,完善于大明,极致于鞑清。

  到了大宋,每年财政收入,地方是不允许留的,全部运往京师。

  地方也不能掌管禁军,厢军都是以工代赈的工人。

  所以大唐的安史之乱,各地能快速组建对抗。

  大宋一到靖康年间,金军击破边军后,大宋瞬间有天塌地陷之势。

  大明就更不必说。

  此时是三国时代,三国时代是东汉覆灭后的一个混乱时期。

  东汉是世家豪强崛起的年代。

  而世家豪强崛起之前,是诸侯国林立的时代。

  诸侯国在地方上的权力还在世家豪强之上,诸侯国有独立的司法、军队、财政、行政和人事权。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最后绝了诸侯国,地方权力短时间内出现真空,汉武帝才有机会把自己的影响力伸展到大汉的每一個角落。

  可时代在发展,诸侯国瓦解,地方名士随着财富和名望积累,家族在地方越来越大,终于在西汉后期出现世家豪强。

  从此,中国政治进入到皇权和世家豪强共生的年代,也就是东汉到大唐这段历史。

  而处于世家势力空前强大的三国时期,刘禅的脑海中是没有皇权能裁夺一切这个概念的。

  就说三省六部,这是典型的拆分丞相权力的机构。

  自从有了三省,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开府治事,不会再出现霍光、曹操、诸葛亮这样的权臣。

  刘禅更不会有御史和谏院严格监督宰相的概念,更别说财政全收京师。

  他自然能很容易接受李衡的这套说法。

  他唯一在意的是,刘家的皇帝,是不是还会像后汉晚期那样,被随意废除。

  而李衡也告诉他,丞相的权力也被切割了。

  “那若军队谋反呢?”刘禅终于还是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有些敏感,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上。

  益州和李衡的关系并不像和诸葛亮的关系那样。

  益州和李衡之间的合作,更像是单纯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