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4章 乱后有治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致用学说的才子,一位是乙未科二甲进士15名的汪献,还有一位壬戌科二甲进士第75名的郭尚礼。

  这些人是单纯的秘书,所干的活儿就是把朱厚照的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并将各类文书按太子所说的办法分类,便于查阅。

  浙江的事情有官位、有银子,不搞个专班专门督办一下,效率实在让朱厚照这个现代人接受不了。

  不过真正和太子商议对策的还是朝中的大臣。

  首要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浙江的官员名单要出来,一个是那些商户……抄了他们的家,他们的财产不都是现银,也有很多商铺,如果一家两家还好,数量一多,就要有专门的管理了。

  “大乱后要有大治,要让百姓、百官看到浙江整治之后是有新的面貌的,否则旁人不就以为我们这些人真的就是在折腾嘛。”这是朱厚照的总要求,所以他一直强调这句话,“浙江巡抚王华已开展的举措要认可,他近来也比较辛苦,王先生,你可酌情给予一定的嘉奖。”

  “是。微臣明白。”王鏊执礼回道。

  “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人选问题……”朱厚照看大家都是自己人,“我说的清楚些,浙江此时不宜再选派只会读书、毫无政务经验的官员。”

  这是太子提的明确的要求,包括刘阁老在内,以及几部尚书、侍郎都不好说什么。

  朱厚照前些天还在批阅一个折子,他摸了摸额头回忆一番,“河南布政使王琼,本宫记得他以前是不是治河颇有成效?”

  这个人是王鏊最早和朱厚照提的。

  “回殿下,确有此人,他倒是个干练官员。”

  对,就是干练。

  “调他任浙江布政使。”

  “是。”

  王琼这个人还是比较有能力的,算是一代名臣。其实在朱厚照的心中,王华在浙江案后大抵也做不了多久的巡抚了,所以王琼是要接任的。

  但调整人员要讲究个节奏,王华还在努力梳理浙江,半道儿换个人,王琼又得从头开始,这样一来太不值当。

  “按察使呢?”

  闵珪忽然开口,“殿下,臣愿举荐刑部主事彭泽。”

  这个名字朱厚照没听说过,他只问了一句,“有地方的政务经验吗?”

  “有的,彭泽乃是由徽州知府转任刑部主事的。”

  “好,下去以后吏部查看该员的考绩,若是一等、二等则调为浙江按察使。”

  闵珪较少主动推荐官员,偶尔开口一次,朱厚照是会同意的。而且闵尚书也是性格刚直的那种,一般的官员如果不够果敢、或是伪君子,都入不了他的眼。

  但太子殿下问了一句‘有地方政务经验’则颇有些讲究。说起来,改变官场的风气,使其往务实的方向转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封圣旨就可以做到的。

  就是要在提拔官员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强调实际工作经验的重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