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6章 国策_有印凉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中的凉王,这样的容貌与气质,哪怕是跪在地上,也无法显露出半分卑恭之色。

  他稳住心神,一字不落的将口谕转述。原来是八月十五,皇帝立新后,太后特请八位亲王入京师一同庆祝。

  邢琰自入陈州后,就再也没回过京都,从前那里还有他念想的人,可如今,却只剩下一座偌大宫殿和一群他根本不放在心上的人,去有何意?何况侯氏这时候请他入京师,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去却无回。

  他毫不留情面的拒绝道:“回去转告太后,蛮夷近年进犯频繁,本王要镇守陈州,不能离开。”

  信使听到这话,却一点也不惊讶,又道:“太后还说了,‘若陈州离不得凉王,不去也罢,只是另有一事,凉王务必答应’。”

  他从怀中取出一道圣旨:“太后懿旨,凉王府刻印精湛,特命凉王府督刻新国策,以便在年末岁贡时下发各州县及属国。”

  说完又从腰间包袱中取出一本约莫四五寸厚度的书册双手递上,“这便是今上登基后所修编的新国策。”

  秦保心头一惊,刻印之事传去了京都?

  不过很快他又明白过来,凉王府有任何异动,侯迁都会传信去京师,凉王府刻印之事也并未做到十足的隐蔽,被侯迁察觉也可以理解。

  只是秦保能肯定的是,侯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否则现在京师送来的也不止一本国策了。

  可即便如此,这件事也非常棘手,若是不接,此乃国事,也没得借口推辞;可若是接下,那就是烫手的山芋,白白给了侯氏拿把柄的机会。

  “既太后看得起我凉王府的刻印,那也是凉王府荣幸。”邢琰淡淡道。

  秦保收回思绪,心里既惊讶又了然,从信使手中小心的接过国策。

  厚厚的一册,估摸刻板至少得用三四百张,工匠自不用说,年末就要印出来,凉王府的工匠根本不够用。

  这些问题他相信王爷是知晓的,可王爷既然应下,那总是有办法解决的。

  信使传完口谕便以“要回去复命”为由告辞了。而就在信使离去后不久,凉王府负责督刻新国策的事也传开了。

  能刻印国策,也是莫大的荣耀,老百姓能看到的,也只有朝廷对凉王重视这一层面,可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深渊,却是少有人能猜到。

  不过也有一人,对此事却十分了解,那就是侯迁,他早就收到了宫中来信,请凉王入京师只是为了抛砖引玉,侯氏知道以凉王的性子,一定不会上京师,所以才提出第二条要求。

  刻印国策,此乃国家大事,关乎国本,就算他凉王位高权重,拒绝此事后,也抵不过被整个朝廷弹劾与指摘。换言之,凉王府拒或不拒,于他们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侯迁得到了信使入陈州的消息后,当即就派人把事情散播出去,同样的,不管凉王府最终接或不接,于他都没有任何影响,舆论自然会倾向于凉王府去。

  消息传了半日,自然也传到了白荼的耳朵里。

  白荼知晓凉王府与当今朝廷的微妙关系,虽然眼下以凉王府略占上风,毕竟凉王手握重兵令人忌惮。可朝廷能放之任之?不过是没寻到机会打压罢了。

  从前白荼觉得凉王府是不惧朝廷的,可听了这消息后,他忽然有些不确定了。

  刻印国策,兹事体大,稍有不测,就会被逮住把柄无法脱身,甚至可能会到万不得已兵戎相见的地步,到时候,一定会牵连甚广。

  他越想越觉得不安,不管怎样,还是先确保自己安全再说,遂当即就去找毛遂支了五百两银子,然后不由分说的拉着毛遂一起出去看房子。

  狡兔三窟,黑明坊现在与凉王府有牵连,保不定日后会受到影响,多几条退路总要安心些。

  二人上街后,正好看到凉王府贴出的告示。白荼好奇的去看了一眼,却是招募刻印工匠的,看来工程巨大啊,上次看过凉王府的刻坊,大他十多倍,这样的规模还人手不够,可见督刻本身也并非易事。

  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与毛遂出了陈州城,往附近的乡下去寻宅子。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