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汉篇2_汉祚高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几天的时间内,单单巴东此境便聚集起了多达三万军众,而仍在行途中的部伍竟然还有三万余众!

  若再加上各部上报留守兵力,那么荆州单单存在于籍簿上的兵数便多达将近十万众,这较之大业元年荆镇上奏甲数足足超出了将近一倍!

  袁乔深入行伍调查,便见过许多奇景,比如老少四代同编入伍,什长所统俱是儿孙,上至八十老叟,下至垂髫小儿,一个个振奋异常,口号喊得响亮,振兴社稷、全我金瓯、匹夫有责!

  可问题是,老人家站都站不稳,真要派上战阵,还要搭配两人搀扶,怎么去攻略本就险阻异常的蜀道?

  凡事看两面,好的方面看来,荆襄多热血,奋斗勤王事。坏的方面看来,这是荆镇上上下下将此番伐蜀大计当作牟利机会!

  荆州久为分陕,若说上下混乱不堪,那也有失偏颇。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荆州以其分陕之重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内外军事压力。而这种部曲兵制,在大梁这种章制严谨背景之下,则就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早在大业元年,朝廷便已经推动荆镇改革,但是多年积俗,很难一朝更改。特别在汝南王南下之前,荆镇还要维持着对蜀中的军事打击,为了维持住这些部曲兵众的战斗力,许多章制改革只能流于表面。

  汝南王今次南下,主持伐蜀事宜,定策、攻伐、后勤保障等等诸种,俱都在朝廷规令之下进行。

  这种模式,与荆镇此前将主统筹一切的组织完全不同,一切用度俱由朝廷一力承担。核算下来,军给所得要远比一年田亩所出还要丰厚得多。而且朝廷胜势明显,以强攻弱,可谓是笃定的胜局,危险不大,还能顺风捡功,这就造成了荆镇上下对于伐蜀热情的高昂。

  察觉到这些之后,袁乔连忙建议汝南王中止征发各路人马,提议精简部伍,以精兵出击。

  大军还未入蜀,荆镇自己先乱了,这也让原本荆州镇守诸将尴尬不已。他们这些人未必人人迷于大势,贪于短利。

  特别最上层的李阳等老将,也是深刻感受到世道阔进之脉络,愿意积极向朝廷靠拢,在北伐羯国之际便各遣子弟北进襄助王事。但荆镇积重难返又是一个长久以来的事实,他们各自都被裹挟其中,本身便抽身无能,也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事实是一方面,但朝廷攻伐大事决不可成为镇将谋私的机会。因此抵达巴东这段时间来,袁乔便一直忙于荆镇本部人马整编事宜,先期抵达的这些大都督府属众也都忙得分身乏术。

  金玄恭等人抵达之后,便也即刻投入到这种忙碌中。单单言语陈述,不足形容这一项工作之繁重。

  那些荆镇部曲将主们,所言统领兵数多少不能符合实际,其实也未必就是刻意谎报,而是他们各自本身都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