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先知古镜(10)_探险手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面天气寒冷,小齐和库尔班打完,我们一行人重新回了暖和的屋子里,一共七个人愿意接活,剩下的六个衡量一番,不愿意冒这个险,便离开了,房间里只剩下了我们加上刘线头十一人。

  刘线头只是牵线人,他是不用跟着去的,事后库尔班这伙人,会分给他相应的线头费,至于怎么分,那就不关我们的事了。

  由于其余几人都不懂汉语,因此一直是库尔班跟我们交流,他问我们什么时候动身,物资准备的怎么样,我道:“物资这两天就会有人运过来,拿到物资我们就动身。”

  库尔班点了点头,道:“我回头看看你们的物资,再重新安排。”对于沙漠和戈壁,库尔班这帮人才是最了解的,他们所作出的安排,自然比我们在网上查的资料要好,书面上的东西毕竟是纸上谈兵,这也是为什么沈教授等人,让我直接到泰若招募人手的原因。

  当天下午,沈教授就给我来电话了,说物资得再等一天,明天一早就能运到,与此同时,还会有两名考古人员来协助我们。

  我大为吃惊,心说考古的?协助我们?上面不是不同意吗?怎么会派考古的人员来协助我们?我仔细一问,发现原来这是私人行为。

  当初那面青铜古镜送到过考古所,那边相关的负责人,对这件事儿极为感兴趣,因为上面不予批复,再加上知道我组建了私人的探险队,便决定利用个人的时间加入我们。

  考古所重量级的人物是没有时间抽身的,因此这一次来的,是当时那位老师的两名助手,算是学生,都很年轻,但已经参加过不少考古活动,在西域文物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比较扎实,如果找到了古城,可以对我们起到很大的帮助。

  这一点上,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不会拒绝。

  当天晚上,泰若下了一场大雪,昼夜温差很大,夜间温度陡然下降到了零下五度。

  现在才十一月中旬,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但气候已经非常恶劣了。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整个泰若仿佛都被抛弃了似的,见不到几个人影。

  原本就没剩下多少人,在昨天,又撤离了一大批,因此今天打开门一看,周围一点儿人气都没有,仿佛整个泰若,只有我们这一伙人似的。

  这家一年四季都营业的旅店,老板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子女在乌鲁木齐定居,他们则在这儿守着旅店做生意,虽然满面风霜,但性格却十分热情,外面冷得哈气成冰,这对夫妻围着火炉,邀请我们一起烤火。

  他们很懂规矩,也不问什么敏感话题,只说着闲话,也给我们讲一讲这地方的气候和一些奇谈趣事。

  到上午十点多左右,等候已久的物资终于来了,同行的,还有考古所的那两个助手,作为义务来帮忙的,我自然要热情接待二人。

  这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