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中国人的飞机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袁世凯主张引进外资和侨资,前后素志不移,这在苏杭甬铁路、文辞协议、中美轮船公司等问题上即有体现。经过袁世凯的治理,中央财政也有很大改观,从民国初年的借债度日到每年库存可余两千万元

  相对于上面的那些诸多评论,赵天一个人则认为袁世凯就是这个时期的曹操,一个有着胸怀大略有野心的强权人物。只是现在这个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比三国时期更加的混乱,最主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国人思想意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三国老百姓,尽管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还依旧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在混乱的、充斥着各种主义和思潮的十九世纪,袁世凯的对手可不就只有思想单纯的老百姓,更多的则是和他一样的野心家和狂想家。比如,赵天一自己就是其中一个!而在一九一二年,中国多数爱国人士都接受一个观点:中国在政治上落后于西方,因此必须迎头赶上,应该有一个国会代表人民,有一个内阁主持行政。这就为一大堆“真为己假为民”的投机分子制造了机会,一个崭新的或者是混乱的时代已经来临,一九一二年的平静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或者爆炸的前奏而已。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赵天一回到了家里。这次随同回来的除了十几位军校同学之外,还有一个神秘的人物,他就是中国第一个驾驶飞机上天的人--广东恩平人冯如。二十九岁的冯如和赵天一的相逢完全是一个偶遇,一九〇七年,为了寻找一处合适的地点建立自己的造船厂,赵天一来到了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市,在当地一家比较出名的华人餐馆里面巧遇正在和餐馆老板谈论飞机的冯如。好奇之下上前一打听,才知道是这么一位牛人。餐馆老板是两兄弟,分别叫朱竹泉、朱兆槐,他们和另一位叫司徒璧的华侨和冯如都是好朋友,也一直在支助冯如研制飞机。因为研制飞机的资金没有了,今天冯如正好到餐馆找他们帮忙,没想到恰好被赵天一碰到。

  说实话,要不是突然碰到,赵天一还真的把历史上这位能制造飞机的牛人忘记了;在还没有飞机满天跑的这个时代,他脑袋里面想的只是如何凭借自己后世的知识和见识把飞机弄出来,压根忘记了前辈制造飞机的过程。现在发现了这位被称为“中国飞机第一人”的发明家,自然不会错过。而冯如等人在弄清了赵同学的身份,而且知道他愿意为研制飞机提供所有资金以后,冯如就高高兴兴干干脆脆的打包跟随赵天一走了。赵天一把冯如安排到纽约,让他继续一边学习机械一面从事飞机的研究。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一年后的一九〇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冯如设计制造的第二架飞机(第一架在旧金山市试飞时坠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