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他葬不下去_盛世太子李承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诗集双手递上去,内侍不敢待慢慌接了放在李世民桌案上。

  李世民脸色铁青看也不看桌上的诗集,过了半晌才冷哼一声道:“刘洎有错但已经死了,太子当以宽厚为怀这诗集还是算了。”

  本来很多大臣听说出诗集都很高兴,但看到李世民这样都不由愕然。

  “陛下此言差矣,刘洎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罪过却大,若是人死了罪过就算了,这大殿上又何必左史记言右史记行,人死了还要上谥作传,不都是为了对人的一生进行评价让后人引以为戒吗?

  刘洎此人贪得无厌乃是残民之贼正该以之教育百官。”此时大殿上说话却是李承乾刚招的东宫左谕德颜师古。

  原本颜师古已经多年不上朝了,年初的时候李泰上他组织编写的《括地志》李世民大喜,原本的李承乾就请颜师古出面注《汉书》。

  没想到对朝廷失望的颜师古竟然答应了,只是原本的李承乾一心玩乐,只是让颜师古一个人注自己没有插手共同注解。

  前几天颜师古把注好的《汉书》送到东宫,李承乾立即引着颜师古观看东宫刻印的地方并承诺给他印书,颜师古立即答应愿在东宫出仕。

  李世民对颜师古的学问也十分推崇,所以李承乾上书封颜师古为东宫左谕德李世立即就答应了。

  此时看见颜师古跳出来李世民有骂娘冲动,但是颜师古也是名满天下的史学大家,李世民只是气的冷哼一声把脸转过一边,等人出来对付颜师古的。

  “颜大人此言差矣,刘参政在朝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虽然犯下大错但也以死谢罪,此时再拿他做文章于理于法都讲不通。”崔仁师很及时的站出来,崔仁师在唐朝是以治狱宽松出名的,所以他此时乃是以权威专家的口气跟比他大十几岁的颜师古说话。

  颜师古却不吃他这一套,直接道:“崔大人精通治狱但却不通教化,今日太子殿下已经说过对于犯罪的被惩的官员十分痛惜,但要想让官员不犯罪就必须得以史为鉴地教育他们,集结批判刘洎的诗集正为此意,是为了大唐的官员不再犯罪太子殿下真乃一片仁心仁德啊!”

  谁也没有想颜师古六十多岁的人了竟然在大殿上替李承乾歌功颂德起来,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知该如何应对。

  “哼,颜卿家多年不在朝堂了,今日再见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竟然逢迎起太子来了!”李世民出声讽刺道。

  颜师古面不改色地答道:“陛下若是去灾民安置点看过,就会明白臣为何逢迎太子殿下了。”

  “哼!”李世民不吭声了。

  “太子殿下、颜大人今日是刘参政安葬的日子,刻印诗集的事可否缓些时候再说?”岑文本出来打圆场,他看出来了有颜师古这个经史大家在,他们几个辩到天明也辩不过。

  “安葬?谁许他安葬的?”李承乾突然大声质问道,他昨天还以为就算刑部和李世民要改判,也不至于这么快不打他的脸,要不是早有准备今天肯定被他们打个措手不及。

  “你那些不仁不慈的判决,朕自然不会准许。”李世民直接回答。

  “是父皇下旨儿臣可以听讼判案的,如今儿臣判的案子父皇又不许执行,这是何意?”李承乾直接质问道。

  “朕可以下旨令听讼判案,就可以改你的判决你能怎么样?”李世民毫不讲道理。

  “父皇就是改了儿臣的判决刘洎也葬不下去,要是不想被人鞭尸最好按孤王判的做。”李承乾霸气地大声宣布。

  “砰”

  “逆子尔敢!”李世民气得直拍桌子。

  “太子怎可如此顶撞陛下?”长孙无忌本来不想跟李承乾说话,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要是不出来劝一下良心上又过不去。

  “是呀,太子殿下不该啊……”

  ……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劝架时,一个内侍进殿启奏道:“启奏陛下,灾民拦住了刘参政的丧仪,强行把刘参政的棺木抬到了南城外锁上三道铁锁就地丘在那里了!”

  “好大胆的乱民!”

  整个太极殿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又惊又怒七嘴八舌地要求严惩乱民,太极瞬间乱轰轰一片,就在此时众人李世民锉着牙花子,一个字一个字地道:“李承乾——”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