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5章 几件喜事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种编码制度混乱,无数的乱码、缺字、系统不兼容等问题,直到三四十年后,都还在给中国的码农们制造着麻烦。

  这个问题到现在已经没有了,其实瀚文字库扩展版的推出,已经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应用场景,至于剩下的第三期,那是给图书馆,文学网站,编辑印刷业这些专业级应用场景使用的,因此三期的内部版本编号也叫做“专业版”。

  其实三期和二期的区别,仅仅在于字数的多少不同,因为字码是现成的,工作进展将会非常快,预计七月专业版就可以推出。

  除此之外,李一氓三百多件遗赠也抵达了学校,书画和瓷器的断代和鉴定,也需要周至参与。

  三百多件文物里,多为珍贵的古籍,其中大多为善本,此外还有稿本和抄本。

  善本当中,又以词集为最,李一氓对词这一文学类编研究有特殊的癖好,还主持过《宋词三百首》,《全宋词》等著作的编纂工作,他收藏的被并称为我国“四大词集丛刻”的《四印斋所刻词》,《彊村丛书》,《宋六十名家词》,《景刊宋金元明本词》,皆为品相极佳的古本。

  比如《宋六十名家词》为明末汲古阁初刻初印本,《十六家詞》为清康熙留松阁刻本,不禁极为罕见,关键还“触手如新,墨如点漆”,状态极佳,让周至都啧啧称奇,想不明白这些书籍是如何保存得就跟刚刚印出来的一样。

  稿本和抄本那就更加珍贵了,所谓的稿本,就是作者创作的原稿,抄本,则是名人抄的书,比如之前提到过的袁克文夫人刘梅真抄的《于湖居士文集》。

  这一批赠品里,重要的稿本为傅增湘辑《宋史蜀人列传目录一卷四川通志宋代人物题名一卷》。

  这是由傅氏编辑《宋代蜀文辑存》等历代蜀人著述收集资料所做的前期工作,可见傅氏编撰经过及治学历程,对于蜀中学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

  抄本里最重要的,则是《阳春集一卷》,出自晚清大文人王国维亲手抄录,里边还有王国维跋文一则。

  这些东西不是周至的专长,但他对明清印稿用纸和装订风格有一些研究,可以给袁所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同时自己也跟着学习,大开眼界。

  比如王国维本身是大文人,著名的诗词评论家,创作人,他抄录的《阳春集》,对于研究其学术偏好,甚至个人性格,文化审美,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周至也喜好这个,喜好研究这个,看到这些东西,当然如获至宝。

  而在个人专业这方面,周至也鉴定出不少瓷器和书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代宣德青花龙纹大盘。

  最好笑的是随大盘而来的故事,据李世培称,家里的收藏最早也经历过一次收缴退回,当年收缴之后就是存于故宫的,老爷子落实政策后,这批藏品自然也退了回来。

  老爷子检查了自己退回来这些藏品的状态后,对故宫在那些年里的工作态度就有了点意见,等到七五年二次捐赠的时候,就只捐出去了一半,留下剩余的这些自嘲道:“人家故宫永宣青花成堆,我的东西送过去也是被丢库房吃灰的命,不如留下等以后给更合适的地方。”

  如今兜兜转转,来到了蜀大。

  而从书画里鉴定出的两件重要藏品,一件是郑板桥判牍,另一件是《白阳石涛书画合册》。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