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1章 利益考量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年带领团队攻克64KDRM制造工艺,从设计到成品,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我相信,在三星同行的帮助辅导下,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个月内熟悉软件,最多三个月,拿出适合国产晶圆的改造方案!”

  “我们既不需要三星投入资金,也不需要三星投入过多的人力,事情由我们来做,三星在这件事情上的付出,只有两款工具软件的使用授权,而收获的,是64M存储芯片成本的极大降低。”

  “如果这次改造能够成功,接下来虹安数码扩充的WinClover产能,其存储元器件就完全可以采用三星津海厂的产品,我们也可以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将WinClover目前的存储容量,在不增加外观尺寸的情况下从64M扩从到128M,甚至将来的256M,给我们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现在WinClover的存储虽然是64M的,但是东芝记忆棒上的芯片颗粒却不是一粒,而是两粒36M的。

  如果采用三星的最新产品,那么这个容量就可以提升一倍,如果不考虑芯片成本的话,甚至提升四倍都不成问题。

  因为芯片颗粒本身就很薄,播放器里有足够的设计冗余空间容纳得下它。现在的瓶颈是卡在芯片造价上,如果能够实现DRAM的全面国产话,哪怕是在合资厂里实现,哪怕完品率还是会降低不少,可是以国内低廉的人工和巨量的产能,依旧可以将DRAM芯片的成本降低到一个可怕的程度。

  就好像后世那种情况一样,任何所谓的工业明珠被中国攻克,立马就能够被杀成白菜价。

  其实农业明珠也差不多,任何“水果贵族”,只要在中国开始推广,不出几年也可以跌成十元三斤的大路货。

  毫无疑问,如果只考虑短期利益,这是一个可以双赢的方案。

  三星之前本身并非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们只是希望中国人发现不了这一点,被迫使用高价的南韩晶圆,由此增强其在整个DRAM产业上对南韩的依赖而已。

  要不是WinClover的横空出世,这个政策还真不能说就不会成功。

  不过现在情况有变,WinClover让高端DRAM的需求在中国出现爆发式增长,而四叶草却并没有采用三星的存储器,这让三星很难过。

  但是就算难过三星也没有打算对中国企业做出过多让步,这本身也和他们对于自身产品和设计的自傲有关。

  直到现在,他们才知道,中国也有一家公司可以将他们这些小九九给分析个底掉。

  这其实已经是实力的说明了,说明四叶草公司的团队完全洞察整个制造流程中的猫腻,也就是说,四叶草公司已经具备分析与破解三星掩膜方案和加工工艺的能力!

  换言之,那就是不管三星提不提供自己的EDA和ASIC软件给四叶草使用,都无法影响到四叶草公司技术能力。

  如果不提供,那么四叶草要自己独力走完全程肯定要费力得多,能够自产DRAM芯片的时间肯定会推迟几年。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如果四叶草公司从其他渠道引进了EDA和ASIC软件的话,那么他们完全可以组织起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研发团队,生产具备自身IP核的DRAM。

  到那个时候,四叶草肯定会成为全世界存储芯片制造商一个可怕的对手。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