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0章 衙内做派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的“三主”治水方针指导下,超过华夏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以“全民大办”为特征的新中国农田水利建设运动,也在今后数十年里,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直到周至穿越之前,这些全国各地的农田水利,依旧发挥着它们的作用,整个民族依旧在享受着那二十年造就的“红利”。

  但是这也是指的大工程,重要工程,如白米乡、望龙乡里那些最多造福一两个乡的小水库、小水渠、小塘坝,因为乡里无法在组织起当年那样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导致失修,失效。

  这就是白米乡这样的鱼米之乡,都开始出现旱情的原因。

  因为以前的白米望龙两乡,本来就没有这么多的耕地,在小水利兴起之后,耕地面积也就有了相应的,长足的增长。

  等到那些小水利工程开始失修失效,依托于这些水利工程而增加的田地,就会面临水旱灾情。

  等到周至将这些都在饭桌上跟大家分析清楚了,老爸才知道,原来白米乡的情况现在已经成了这个样子。

  刘大川是第一次来周家,虽然早就听紫苑说过这小表弟的各种神奇,甚至自己就是周至占卜的主角,但也没有亲自听周至结合国家的历史,夹川地方水利史,历年的流变,重要性和利弊分析,失修的原因分析,要整修的话难点在哪里,县里经济上的,政治上的,乡里组织上的各种因素分析了一大通。

  而周至的老爸一边喝汤吃萝卜,一边微微地点头。

  其实现在周至这样的做派,就是古代很多官员子弟,俗称“衙内”的做派。

  因为《水浒传》等原因,衙内这个词儿历来就不是好词,但是如高衙内那样坑爹的衙内必定是少数。

  更多的子弟,却是从小就在父兄指导下苦读,小小年纪就开始“观政”,长大后中举之前就在衙前奔走充作书办、幕僚经历实务。

  周至相信一点,就业面越狭窄的时候,内卷就越厉害。

  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上层建筑,是不以后人的胡说八道为转移的。

  周至并不认为自己是衙内,老爸就一个县局的局长,目前有上调市局做副局长的风声,但是放在古代,从行政级别来说虽然已经可以属于“官僚”,但从职务来讲依旧属于“吏员”。

  只是周家的家风便是如此,任何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如果讲得有道理,并不以身份的不同而区别,更多是一视同仁。

  这样的讨论也的确锻炼了周至的很多能力——逻辑,思辨,演讲,辩论,游说……

  其他人其实都已经习惯了这餐桌上的嘴炮王者,唯独第一次见识到的刘大川认为……

  人的名,树的影,当真是实无幸致。

  “这些你其实可以写成一篇文章嘛。”老爸说道:“就叫《夹川水利设施现状考察报告》,现在你和华叔叔也相熟了,到时候给他看看,有用没用由他来决断,比你在这里空口大言的夸夸其谈好得多了,是吧?”

  “那样就没法做了。”周至摇头:“现在县里财政本来就困难,有些事情,要说做吧,那是真该做;但是要说钱,那是真没钱。”

  “所以如果报告交了上去,要说有道理吧,是真有道理;但是要说做吧,那条件是真没有,这样搞不反而是为难华叔叔吗?”

  “那你说该怎么办?”

  “利用工商局对口扶持的名目,先力所能及地弄一个可以推广的小项目,让县里看到成效,之后再把报告交上去,让县里套用模式,加以引导,这样才差不多能够让事情做得起来。”

  “好在今天没喝酒。”老爸来了兴趣:“讲讲。”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