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6章 知识框架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6章知识框架

  随着广雅书局丛书在世面上是片纸难求,价值疯涨,广雅的书籍中极难修复的扉页和衬页,也就是‘万年红’这种神奇的‘防蠹纸’,就引发了行业内的关注。”

  “根据我们的研究,万年红纸的工序的精华之处应当就在选纸和调配红丹粉这两个方面。

  “选纸山贝纸和本槽纸最佳,二者都是竹草纸,产于广东,山贝纸色黄,本槽纸色白,广东广雅书局‘外聚珍本’丛书,多用这两种纸印刷。因为皮性好,宜书画,因此还有一个大用处,就是制作扇面,明代以后的扇面用纸也多是这两种纸张。”

  “而每一代的山贝纸和本槽纸,又有细微的差别,主要还是在于竹草配比。早期纸的纸麻的含量,要比晚期的高。”

  “而单粉的调配工艺就非常复杂了,主要成分我们都知道,就是砒霜,成分是Pb3O4,在空气中稳定,不溶于水,色红、有毒、防蠹,再加以白矾、淀粉、皮胶、香料如冰片、龙麝,以淀粉调和而成。”

  “剩下的就是调胶的煮胶、和矾、加矾、过滤、配粉、拌料、刷纸、晾纸诸多工序,这些工艺大致从明代就开始成熟了。”

  “知道了制作的工序,那么鉴定这是那个时代的万年红也就清楚了。”

  “首先就是用纸,早期的万年红和晚期的万年红,用的山贝和本槽,其竹草的配比是不同的,大致就是早期纸中草的用量,会比晚期纸为高。”

  “其次就是丹粉材料的来源,早期上品的丹粉,是用的滇料,后期多用化工合成,其中纯度和杂质含量是不相同的。”

  “白矾也是如此,明代好矾产于太原,万年红所用为太原矾,而后期有了提纯技术,就多用粤省自产的矾料了。”

  “第三就是所有这些东西需要以淀粉调配,早期的万年红使用的是糯米粉,晚期的使用的是番薯粉,这是区分各个时期万年红的最重要区别。”

  经过这番讲解之后,袁老师才说道:“这个纸不管是选纸还是用料,杂质含量都略高,颜色看上去较清纸更深,那是因为这种纸陈化之后天然加深的缘故。”

  “实际上,如果都是新纸的话,这个纸应当比清纸的颜色更淡一些才对。”

  “所以这是明纸?”周至感觉今天算是大开眼界,原来小小一个扉页用纸,都有如此多的学问和考究。

  “是的,这批万年红,确是明纸无疑。”

  “那我就有个问题了。”周至说道:“如果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技术进步,能够研究通透万年红明纸的配方,并且将之完美地复制了出来……那也不能拿来修复明代书籍啊?”

  “因为缺少了袁老师你说的长达数百年的自然陈化,这会导致新旧纸张的成色差异啊!”

  “所以这就是古纸珍贵之处啊!”袁老师似

  请收藏:https://m.bqga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